close

*致謝:感謝我兩位高中同學給我的靈感與激盪,讓我重新去思考與找相關資料。一個是小波,謝謝他在08年最後一天給的鼓勵。




◎前言

  社團,在高中與大學階段的學生對於這名詞並不陌生,你可以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夥伴分享彼此共有的興趣,在一個團體裡。除了平常學校生活中相處的班級外,社團的夥伴絕對是你最大的資產之一。社團社團,我們將詞面增字來看:社團→社會團體,必須要有持續的社會互動、固定的互動模式、要有團體的歸屬感以及群體意識,享有共同的價值規範及目標。學校的社團大致都跟上述的特徵符合,在類型上則分類眾多:學術性、服務性、音樂性、運動性、戲劇性…...等,然今天我所想要淺入探討的是-同志社團。「牴觸教義,輔大不推部分性平法」新聞一出引起ptt同志板一股討論風氣,而我也跟同學或是學長討論了相關的問題,對於多元特質包容度極高的台大校園,性別研究社團已不再少數且已經「地上化」,那對於台灣其他的大學呢?這樣子的社團究竟給人什麼樣的觀感?又或有些人會問:「到底(同志)社團存在的必要性為何?」今天我就簡單來談談我認為「為何性別研究社團成立」的必要性。

◎為何要成立?

  學術性的社團成立是為了切磋學業,服務性社團是把愛傳出去,音樂性社團讓一群陶醉在樂世界的孩子可以彼此交流,那…性別性社團呢?看似好像沒有什麼一致的目標而且也不曉得「性別」或「性傾向」有什麼好小題大作的?但,講到重點了-就是在性傾向上,作為這樣子社團的立足點。試想:「異性戀」社團?這根本就沒存在的必要性吧,因為大多數人都是異性戀,這社團成立的目的難道是為了研究「異性戀」?臺大的同性戀社團我以男同性戀研究社(Gay Chat,簡稱GC)為例,就字面來看,「同性戀」也沒什麼好研究的,一般人會這麼想。然,如果今天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你是一個平常生活在週遭都是異性戀同學的環境下,有些問題你會不會難以啟齒?有些心情或感覺會不會找不到抒發的出口?有時真的憋不住想說,但又害怕因此而出櫃(come out,同志朋友向身邊異性戀者坦承性向)吧。同志社團成立的原因就在這了,先從基本的層面來說:作為一個同性戀的社群,社團是一個提供大家交流的地方(place),在這裡你可以跟相同性傾向的夥伴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心情、討論族群的文化、或是到某些平常不敢一個人自己去的同志場合。日常生活中,同志們並無法像異性戀者很容易地可以找到朋友分享心情,有時甚至得學會該怎麼跟異性戀者相處,在腦中充斥著同性戀的想法或話題時,也沒辦法直接跟身邊的夥伴分享。論為什麼要成立這樣子的社團,我想重點在於「認同」的部分。身為一位社會人,認同感的重要性不在話下,對於地方的認同將我們與週邊的鄰居連結在一起;而對於自我身分的認同則影響到個體可否成功塑造出一個符合自己同時也希望符合別人所期待的自我形象。

(上篇全文完,若對此議題無興趣或反感的人請按上一頁或左上角離開,或本身對性別認同覺得沒有小題大作的必要也可以離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s910203rough 的頭像
    xs910203rough

    To practice, to love.

    xs910203rou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